父亲节

[专栏]Terry Pan: 《墙外的风》

2012-10-25 11:27:34
0 0
换了工作,忙于熟悉新公司各种之际,在上海一家创意热店工作的朋友,发来一个信息: 「Terry,有香港或国外的Art,想来上海工作的吗?」 这种帮忙找人的要求常有,而因为内地职衔膨胀的问题非常严重,找一个名符其实的人比想象中的要难,我可以理解。外援涉及各种费用,一般来说要到了资深文案/美指以上才会考虑,其中又以副创意总监以上的占多数。 这是因为中高级的人员供应本来就较少,负的责任更大,很多时候国内国外的人选都会考虑。 「找甚么职级的呢?」「有AAD的么?」 AAD? 我思考了五秒,才敢确定他指的,是Associate Art Director,初级美术指导,理论上从学校毕业,就可以担任的入门级职位。 是甚么让一家创意热店,想在入门的职位就从外地引援呢? ***** 最近看到一条微博,内容是这样的: 「@财经杂志:【港元对人民币首破80 内地居民赴港“打酱油”越来越划算】每100港元对人民币在银行的报价近日跌破80元大关,内地居民赴港“打酱油”将越来越划算。专家分析,随着港元对人民币持续贬值,香港普通生活用品,如柴米油盐,乃至洗发水沐浴露等商品,相比内地售价价格优势越来越明显。(南都) 」 很多人表现得兴高采烈,可是港元是和美元挂勾的,这就是说人民币变贵了,而来自香港,或者更直接说是来自外国的(例如美元欧元等等都在贬值)人才,薪资期待相对来说,也变便宜划算了。 可是,一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却是不会随货币走势减少的。 国外的人才,跟本土人才的薪资需求,正急速缩窄中,有部份甚至已经反过来了。 不妨来一个很简单的比较:一般来说,国内的朋友们擅于本地文化,国外的朋友们会更有国际视野和英语能力,导致这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墙外墙内的资讯和教育的经年差别,即使两者其他的能力可以一模一样。 「为甚么要在香港找AAD上来?」我问。 「感觉他们找的材料和sense都挺适合的。你也知道,连很多本土品牌现在都说要世界级水准,国际感觉,拍一条viral video都问有没有国外拍大片的……」 这是一个不能否认的现实吧。 举一个例子,怎样在网络获取墙外的资讯,几乎是所有来大陆工作的港澳或国外创意人,第一件主动会问到的事。相反,当我跟本土创意人交流的时候,发现很多根本没有这个概念,而你也知道,创意人是极需要有求知若渴的热情,从而加强自己的阅历和战斗力的。 墙内墙外的差别,是不幸的先天现实,只有靠人们自觉去争取和全力补上来。 ***** 外来的人,不等于就骄傲自大,或对本土文化轻视,而且很多时候是相反的。 跟你分享一位曾经在上海跟我共事的英国Account Service同事的工作剪影。 大学时,他来到上海当交换生,学会汉语,但同时又有着英国人的风趣幽默,从管理层到公司阿姨都很喜欢他。 他转职后,有一次,我要为一支近两分钟的视频的中文原稿,改写成达到母语水平的英语,还要包括录音。预算只有一千元。 我硬着头皮找上了他,他说朋友嘛没关系。他在另一家国际4As工作,加班忙碌,上班时间基本上可说是早上十点至晚上十二点,然后睡觉。当我还在想他成不成的时候,他要我不用担心,会安排妥当。 录音那天晚上,他准时赶了过来,却是显得疲惫。 「不好意思,花了点时间跟主管说我回家做手上的工作,来晚了。」然后二话不说进棚内,打起精神,用流畅的中文,满脸笑容跟录音室控管了解文稿、看片。半个小时后全部完成。 我请他吃晚饭去。他笑着说着逗上海老弄堂房子的房东,说的各种生活故事,还问我懂不懂说某几句他刚学会的上海话。那管他话语间穿插着不少呵欠。 问到他的工作,还不够二十五岁的他,正经起来,跟我说了工作规划、区域传播的趋势,甚至是不同媒体整合的想法,国内或区域性的趋势都暸如指掌,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四十五岁经验的人跟我在说话。 虽然我不鼓励这种超时工作,但,他的敬业和专业,比很多我见过的本土创意人,还要好很多。 我知道很多本土朋友一定会立刻反弹,说很多老外很油、歧视、自己生活压力大、各种辩解或说不公平,要大家多同情。可是多同情不会令你实力变佳,不会让你变得能承受风雨,何况世界上谁不在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和压力呢。 现实是,像这种谦虚、态度良好、主动争取机会并且天天在努力增强实力的老外朋友,在我身边真的愈来愈多,而我移居上海,也不过就两年左右。 ***** 我常收到外国不同创意人才的毛遂自荐,或是制作公司主动请我看他们的作品集。 大家都有备而来。不论是洋洋洒洒的阅历,还是设计一丝不苟的作品网站,相比很多来找工作的本土朋友的CV和作品集,看来活像自己个人生活微博,或拼错字细节没修好排版连我这个copy based creative都觉得不忍卒睹的,落差不少。 我能理解。立志要移居到另一个国家寻梦,是重大的决定。都愿意付出重新适应别国生活的成本了,很自然的,定会更卖力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争取达成目标。 他们经济没中国好嘛!你可能又说。只是,如果你实力不如他们,你的调侃和嘲笑,是不会缩窄你们的实力差距的,而对方还比你,多了一份决心和热情呢。 如果按从前专栏中《步步高升》所描述的职位要求,内地拥着高高职衔却达不到要求的人,大有人在。相反,很多外国创意人在Senior CW/AD时,已要独当一面。同一个职衔,两者薪资差距在急速缩窄,如果你是创意总监,会不会也开始去考虑,这些有决心有态度资历又不差的人才资源呢? 为甚么最近那么多创意公司,一口气找来那么多老外呢?各种原因,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事实上,从前也说过,在香港,至今还是有很多不同国家的老外在创意圈的。那一个世界级的创意城市,不是集思广益,汇集来自全球各地的人才的呢? 在大陆,考虑甚至是采用外国人才的,其实也包括很多本土创意总监,也已经有好些港澳台或国外人士,是直接进他们的创意队伍的。他们考虑外国人的原因,当然也是考虑薪资和实力的性价比,至于跟外国制作公司谈合作和工作,更已经是大家多年来习以为常的事了。 事实是,创意总监都要为作品水平负责和满足客户要求,国内国外不是决定性差异,毕竟能够好好地帮忙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没有义务为了爱国热情招聘实力不符的人,毕竟,老实说,他们也要确保自己的饭碗安稳啊。 我曾经看过很多煽动民粹鼓吹排外的本土创意人,可是到最后,我们还是看不见那些人成为中国版本的Leo Burnett、David Ogilvy或Bill Bernbach,对传承经验和培育后辈有着使命感的坚持。事实是,他们大多是自己买了房子发了财,然后潜隐而已。 ***** 我的观察是,中国的创意舞台,已经开始进入全球人才竞争的年代。 不管你多么不喜欢或不愿意承认,趋势都是明显的。不管是客户还是创意公司,他们都有着比以往更多的人才选择,而这也许对于从前随着职衔膨胀甚或泡沫急速爬升的人来说,是一种报应:现在外面很多职衔比你低的,实力都更强啊。 记得香港创意界前辈曾锦程老师,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升得快,死得快。」 自然,我也知道有很多充满热情的本土创意人,只是,只有热情是不足够的。但愿各位黄皮肤黑头发的朋友们,尽全力充实自己,每天力求进步。时不我待,我当然也希望同文同种的朋友们,自强不息,能够拥有不输其他国家的实力,因为同时兼擅本土和国际的,才是最受青睐的创意人。 至于找我帮忙的那位朋友职衔是甚么? Art Director。 ***** *P.S. 欢迎大家到我的微博,继续聊聊天: http://weibo.com/panterry
Tags: Terry Pan

相关推荐换一批

  • loading...

  1. 下次自动登录

    注册

    第三方登录

  2. 下次自动登录

    注册

    第三方登录

注册

已有账户?立即登录

第三方登录

忘记密码

第三方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