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

那时经典 | 黄霑:嬉笑怒骂,亦是广告人生! 快哉

2015-11-28 22:56:56
0 0

责任编辑 | Andrea Hou / MiCol Chan

总策划 | MiCol Chan

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他曾为很多知名电影配乐,在出租车午夜电台上听到的经典港曲,可能有五分之一都出自他手。

但你知道所有的歌曲,却不知道作者是谁。

他曾从业广告、电影、作曲,任过香港电视台和电台主持人,涉猎之广令人瞠目,戏剧,广告,影视,音乐,文学……更难得是他可以游刃有余,无往不利,全胜而出。

他由几个部分组成,音乐人、电影人、广告人,厚厚一本书也许远远说不尽。但这一期的《那时经典》,我们试图描绘一下下他广告生涯的大致轮廓。

都说黄霑是个“鬼才”,他写广告、谈恋爱、做主持、开黄腔。但我却更愿意用“妙人”来形容他。

不是鬼才,而似妙人

尽管从60年代,黄霑已经开始接触到电视圈,但他最初的成就却始于广告的创作。

1941年3月16日,黄霑生于广州,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1949年,黄霑随全家移民到香港,进入喇沙书院学习。由于多才多艺,他在学校口琴队担任队长,并开始参与电影的配乐和电台的配乐工作。从12岁就开始向《中国学生周刊》投稿,在此期间大量阅读书籍,并且从不避讳种类,阳春白雪或是下里巴人皆可。博览群书,也奠定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1960年,黄霑考入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在校期间迷上了话剧。1963年大学毕业后在天主教培圣中学任教两年,并且以业余主持人主持电视节目,并且为报刊撰写专栏。1965年9月,25岁的他进入英美烟草有限公司广告部,从事广告的策划工作,并于1968年升任副经理,并被派往伦敦进修商业管理。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麦肯广告,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IPG 集团的业务迅速扩张, Marion Harper Jr. 在1959-1965年期间开始大肆收购,并在非洲、澳大利亚以及远东地区不断开设新办公室。

1963年,IPG 终于进入香港,与当地最大的广告公司华商广告公司共同组建华美广告公司 (Ling-McCann-Erickson)

 

    延伸阅读      

  • 华商广告公司由亚洲市场营销先驱林振彬(C.P. Ling)于1926年在中国大陆创办,也是第一个华人办的大广告公司。1949年林家迁至香港。1950年,华商广告公司在香港重新开业。(资料来源:《百年麦肯》中国物价出版社)

  • 现在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就是林振彬在代理美国著名饮料公司COCA-COLA公司广告的同时,把该公司的产品名称翻译成世人皆知的“可口可乐”四个字。 更为不易的是,这个中文名与英文名的语音几乎相同,不仅在内容上达到了“信、达、雅”的至高翻译境界,而且使得中国人、外国人在这个饮料的名称上,可以使用同样的语音(如果用上海话来读“可口可乐”四字,那发音与英文的读法几无二致)。

 

1970年,黄霑转战华美广告,任联合创作总监,他的文案也为华人赢得了首座克里奥奖。在华美广告任职两年后,他加入了当时的国泰广告公司(Cathay Advertising)担任总经理。

一切事业都从热恋开始

 “我是个恋爱大过天的女人 。一切事业都从热恋开始 。”林燕妮这么说过。

林燕妮,香港知名专栏作家,曾与李小龙的兄长李忠琛结婚,是知名填词人林振强的姐姐。 在这么多带有光环的身份中,最著名的也许还有另一个头衔——黄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她是黄霑的心目中那个永远的“林美人”。


年轻时的林燕妮(Eunice Lam)

1976年,黄霑与林燕妮陷入热恋。同年,黄霑和林燕妮每人投资二万五千港元组建黄与林广告公司。 这对香港才子才女的组合在同一时间实现了爱情事业双丰收。

当时,正值香港广告业方兴未艾的年代。

在这个需要不断标新立异的领域里,也使黄霑的创作天分初显端倪,黄与林广告在当时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广告及广告歌。

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

要说起黄霑最知名的作品,自然逃不过那句“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

当年黄霑为人头马(Rémy Martin) 所写的广告语"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不仅成功帮助这个品牌打进香港市场,更成为风行一时的流行语。

从此,这一广告语被人头马沿用多年,还被作为广告界的成功范本写进了形形色色的广告专业教材中。

当年人头马并没有进行地毯式广告轰炸,而是将消费群体定位为有经济实力的富人,这一定位也成就了"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这句经典广告语。

同时,这句广告语更成功改变社会的风气,令当时结婚及其他饮宴场合,白兰地几乎成为必备酒类,销量亦因此大升。 

人生在世如春梦,且自开怀饮尽盅

人头马售价不菲,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得起。如此奢侈消费,除了味蕾的刺激外,还能给人带来什么意外的感受呢?

橡木塞开启,高脚杯泛着绛红的时候,好运就悄悄地向你靠近了。原来人头马之所以高价,是因为除了酒精之外,还附送了一个黄粱美梦。

除此之外,人头马的消费人群高端,常在交际应酬的场合下喝酒,这个"好事自然来",就可以引申出在这种情况下,喝人头马散发魅力,而吸引异性倾慕的"好运"。

相信这层含义又可以为人头马争得不少消费者,即使广告语本身没有这个意思。人的心理就是偏爱美好虚幻的事物,也许根本不去计较虚实有无,只管沉醉在幻象中,"人生在世如春梦,且自开怀饮尽盅"吧!

(这一段应该由Remy Martin 赞助一下,O(∩_∩)O哈哈~

而除了为人头马的知名,黄霑当年为香港家计会打造的广告歌曲也是广受好评。

生女也好,生仔也好,两个已经够晒数。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市民,相信无不听过这首家计会(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的广告歌,这也正是出自黄霑笔下、并陪伴香港人成长的广告歌代表作。

家计会更曾公开表示,当年由于人口膨胀,家计会于是大力宣传节育,巿民若没有需要便不要多生子女,黄霑便于一九七五年为家计会写了《两个够晒数》这歌作为电视宣传片。

“两个已经够晒数” 是夫妇间谈论要生多少孩子时常引用的说话,黄霑的歌曲及填写的歌词皆深入民心,也因为他写了这首歌,帮助家计会在香港社会深入民心,建立地位。

最终收到很大的宣传效果,人口增长速度亦得以控制。而在黄霑去世后,家计会还曾强调,稍后会致送花圈给黄霑,以对其致敬。

广告生涯多cute事

除了人头马等,黄霑的著名创作多不胜数,如香烟广告的《由头到尾都咁好味》、啤酒广告的《真正朋友》等,其他广告作品还包括与顾嘉辉合作的《斩料、斩料、斩大旧叉烧!》,旅行社广告歌《食得招积、住得舒适》等,虽然皆是多年前作品,但至今提起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从事广告创作近二十年的黄霑曾表示,一首成功的广告歌曲,简单而言,就是要令商品达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以加深观众对广告的印象。

不过,黄霑也曾在书中写道“广告工作较被动,受预算限制及视乎客户是否识货。”

有人在博客里写到:“朋友正为新开的彩色广告版的广告词伤脑精,我随口说了一句,他居然马上采用,还说:就凭你这句广告词,就可以去“黄与林”上班” ! 单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黄与林当时在在行内的江湖地位。

黄霑在自己的公司中更是有很多趣事会被后辈们拿出来聊,有位广告同僚就曾在自己的书中写道“有位知名女士,生了孩子,寄请柬来请他出席孩子的满月酒会。黄霑让秘书将礼金寄去—“打个电话给她,酒会我就不去了,这个孩子—-和我又没啥关系。。。”

那时你情我浓

由于黄与林在两人的努力下,经营状况非常之好。在创立11年之后的1987年,跨国广告公司 SAATCHI & SAATCHI 提出购买“黄与林”,黄霑和林燕妮商量之后,同意出让。

SAATCHI & SAATCHI 当时表示,收购黄与林后,两个合伙人,只留下一个担任新的广告公司总经理一职。到底留下何人,需要考察一段时间之后再定。

但就当时而言,黄霑和林燕妮既然是一对情侣,留下谁都不是重要的。但“玩心”颇重的黄霑又成立了营业公司,并任主席。

半年之后,盛世广告留下了林燕妮。

    延伸阅读      

话说,盛世广告这个名字是黄霑给起的,实在蛮霸气的。后来1992年, SAATCHI & SAATCHI 进入大陆市场,当时与中国航天工业部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合资成立了“盛世长城”(SAATCHI&SAATCHI Great Wall)。

但他们的感情并未如想象般有着美好结局,当时50岁的霑叔遇上生意失败负债一身,与林燕妮的感情也出现问题。在14年后,他们的感情终于在1990年结束。

也有未经证实的江湖传说:当年是林燕妮抛弃了黄霑,后者在卖公司上分文未得,而且黄霑在林燕妮身上千金散尽,最终导致生活一片潦倒。若是真的,难免让人再度感慨:生活往往比戏剧还要精彩(狗血)吧。

在黄霑人生最低潮时,才发觉原来那个曾在“黄与林”担任过客户经理,比他年轻将近20岁的陈惠敏才是最明白与体谅自己的人。之后黄霑的一身负债,亦有陈处理妥当。

所以黄霑曾经在访问中说到,在52岁以前,他曾想做个不平凡的人,以为快乐就是因为自己家财丰厚,能出入坐头等机位与坐名贵房车、花天酒地及拥有林燕妮这种让人羡慕的女人,但原来快乐就是他能把一切放下,只有自己最爱的太太陪伴她过平淡生活。

从普通人到神话,一次足矣

对于黄霑的填词、作曲、写书来说,广告也许只占了他人生的一小部分。

看了他大致的履历,广告业也只是他早期入行的一个途径。毕竟香港很多填词人都是从广告这个行业转行过来,像后来的林振强 ( 林燕妮的胞弟,也是林夕的偶像)。

而后和林燕妮开的“黄与林”广告公司也只是赚钱的手段,早年他的“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太过经典,也许这几支广告都已褪色,但霑叔对广告,对人生的态度,却没有因为他的离去而变得黯淡。

毕竟他也还是一个普通人,从普通人到神话,一次也就够了。

 

别走开,有彩蛋

不仅填词作曲,黄霑还会演戏。 你知道他是谁吗?

猜中没奖,哈哈哈~~~~

他们说

 
?邓广梼( 互动通控股集团总裁)

现任龙玺创意奖执行董事、吉林动画学院院长、曾任奥美中国(香港)总经理的胡镜泉(Kenny Wu)先生年轻时很喜欢广告专业,念中学的时候参加过香港《星岛晚报》主办的暑假广告培训班,听了黄霑讲的广告课程后对这个行业非常入迷,其后为此而去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攻读广告专业,毕业后从事广告专业三十多年。

中国的奥美广告公司在七十年代末期从开始拓展洽谈到八十年代在大陆成立办事处都是由英国人利宜德(Harry Reid)先生携同来自香港奥美的马健伟、谢思明、胡镜泉等广告专业人员开始,其后由现任奥美集团大中华区董事长宋秩铭(TB Song)先生发展国内业务,宋秩铭在奥美的内部刊物曾写道:“Harry是我第一个洋老板,感谢他的提携,让我有机会在20年前来到中国大陆,完成我从小的愿望。”。

奥美在中国垦荒的利宜德(Harry Reid)的中文名字是已故广告前辈黄霑先生于1968年在香港英美烟草公司一起共事时所起的名字 ,当年25岁的利宜德比黄霑还少一岁。

(摘自邓广梼博士的《国际广告公司在中国的早期发展研究(1992-2001年)》博士论文)
 

 
? 赵晓飞 (BBDO上海执行创意合伙人)

我最喜爱黄霑的地方,是他的“俗”。 

对我而言,他最牛逼之处正在于把相当深厚的文学造诣,揉杂进独特的世俗情趣,写成了黄段子,用在了成人电视节目,甚至三级片里面,是的,我最早认识黄霑就是从昏暗录像厅里,2块钱租来的盗版VCD里看到的港产三级片开始的。 

无论雅人们承认与否,世俗文化是真正的时代印记,听说有室内设计史的研究者为了得到最能反应各个年代室内设计真实特色的资料,找来的是不同年代的AV,因为他们通常用廉价平实的场景拍摄,最能代表当时的普遍状况。(看来《小时代》这样堆金砌玉打造的另一种精神AV是不行了) 

广告,也是典型的世俗文化、时代特征的绝好映射,最需要黄霑式的才子妙人们挥发才情。 

无论“好事自然来”,“大宝天天见”或者“快到碗里来”,一时经典,都来自浸淫俗世的沉淀。
 

? Terry Pan (上海电通资深创意总监)

霑叔无疑是我们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他入世,眼界却超越世俗;他老练,却事事流露童真;他博学,却不屑炒作卖弄;他不覊,爱却是多到满泻,不然,又怎能写得出那首每次香港人遭遇逆境时,听得心头暖暖眼眶湿润还能再次前行的那首《狮子山下》?

也许就是他的不爱计算,作品才能那么直指人心。其实林振强也是如此。

霑叔在晚年还凭自己的实力,拿下了博士学位,不是荣誉那一种。在我们称颂他们神乎的才华之馀,如果忽略了他们那种热爱学习、或者说好奇心近乎狂热的修为,而妄想要达到那种境界,可能还是徒劳。

少看照本宣科的读本和分析,多看看生活中的各种人,玩更多的生活,始终保持童心,霑叔的勇气带来了他的所创。

 


?? 别走开,还有还有彩蛋

 

《广告多Cute事》

作者:黄霑

1.

印象中,广告人,十有九个,不太准时回公司上班。
老板也绝少因此而骂迟到的员工。
因为迟上班,也迟下班。
有家最近很红的广告公司(因为接了多个DOT COM客户,位位预算过亿),
有组人,接连数星期,下班时间是六点A.M.。
广告人,绝少是念广告出身的。
我做了多年广告,认识世界广告人逾千,只有两个,是在大学念广告的。
都做得不太好。
成功广告人,出身背景复杂得很。
奥美创办人,是厨佬!楂镬铲。
有位现在澳洲独当一面的大MD,当年是主席的司机。
今天香港数一数二的4A前茅公司主席,未回港前,在美国当圣经salesman。
广告人,按理应该奇装异服。
卖创意的人,至少要有个创意look吧?
事实不然。
广告人男的多数西装全套,结领带,整齐得比银行家还要整齐。
女的就爱穿套装,比女高官还要严肃。
广告人最怕广告做得太好。
广告做得劲,商品转眼卖完。客户再无货应市,必定马上停广告。
广告人靠服务佣金吃饭,广告停,佣金泡汤,要吃风。

2.

广告公司接待小姐receptionist,通常漂亮居多。
我从前服务过的一家那位C小姐,有甄妮的胸,张曼玉的腿,
和徐小凤的性感声音,后来还去选港姐。
日本东京博报堂和McCann合资的公司,
那位小姐,简直就是日本公仔花嫁人形,cute而嗲,令黄沾印象极深。
今天想起,还有生理变化,不动的心,忽然急跳。
好的广告人,通常能言善道。
也有不发一语的。
有位奇才强,一星期说不上三句话。
黎智英爱死他。 ?   ?
小子想入广告行,问我如何搵工。
「渔翁撒网,写信!先搵大公司。」
果然有用,不出半月,进了以苹果做商标的大码头做小AE(客户服务专员)。
「原来我打信的时候,连抬头都弄错了另一家公司!」
小子谢师宴上,面红红地告我秘密。「哗!我真好命!」
入甚么行业,有时也得看看命。
天要你做广告人,你逃不了。   ? ?
小女子问:「明星效应,其实有没有用?」
「不能一概而论!」我只好这样答。
黄沾不绝行家米路。
不过要小心。
一不小心,卖了明星卖不了商品。
我只记得那位令人想入非非的阿菲,怎么想也想不起她卖的商品。
明星,用得好,才有效应。

3.

Mild Seven这阵子,变成手表牌子。
广告法律罅,人人识走。
烟草商没有一个不是十多廿年前便研究出各式各样方案,来走「禁播」法律罅的。
「金边臣」Benson & Hedges在东南亚,一早开了金铺,预备必要时,
在电视上狂播Benson & Hedges Gold。其它牌子,都各有奇帧?
但不知何故,本地烟商,却有法律罅不走。只有Mild Seven勇字当头。
在香港见到的香烟广告,有例多大自然景色。
无论「万宝路」、「沙龙」、「希尔顿」、「Mild Seven」,
都不是大原野,便是大瀑布,大雪山。
为甚么这样?
因为都做过香港烟民调查。
发觉住在寸金尺土地少人多的香港人,人人心中对大自然一望无际的原野景色,有无限向往。
于是,烟商投其所好,把广告镜头投向青山绿水去。
香烟烟民,其实十居其九,分辨不出不同牌子的烟味。
把烟民的眼盖住,做Blind test,就知道「老枪」和「烟囱」,其实吸甚么都不知道。
他们对牌子很忠心,brand loyalty十足,
但选择完全因为广告做出来的形象,根本与烟味无关。
说到分辨味道,如果做blind test,分得出「可口可乐」和「七喜」的也少。
不信,不妨试试。试了就知道,我们的眼影响味觉。
阿叔在蒲点,用这blind test赢过不少银纸。

4.

广告颁奖典礼,今年不经不觉,已是第六届。
我自己,从前很讨厌参赛,自创广告公司的时候,坚决不参加。
因为一定有参赛心,就容易落入想获奖的心理陷阱。
这样,未免心有旁颍 灰滓恍囊灰馊 嫱度霝榭蜕粼黾愉N路的重要任务去。
有些广告公司的创作人,专写得奖广告。
对这些大哥大妹,我往往另眼相看。
因为有些怀疑,他们也许有略为自私的出发点──为自己的showreel做事。
虽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过,客户重金托以重任,一有私心,就出问题。
担任过不少广告大奖的评判。
通常,评判看参赛作品的机会,不会多于两次。
所以,令评判发笑的作品,得奖机会较高。
容易有印象嘛!
何况,数百作品一天看完,评判团的身心状态会怎么样?当然越来越疲累与越来越闷了。
于是,令人嘻哈绝对的广告,胜出。
日常生活中,很喜欢说笑。
写广告,绝对少用笑话。
广告片是天天播的。
笑话,第一次看,过瘾。
第二次?唔!
到第十次!即使粗口不出,也必然闷出鸟来!

5.

广告客户不少喜欢减广告公司收费。
其实愚不可及。
广告公司为甚么要为广告客户服务?
当然为了赚钱。
钱赚得不多,那会用足心机?
又不是和客户有亲!
而广告创作,有心机与冇心机做,分别大得很。
以为省钱而因小失大,这类广告客户,蠢!
有些客户,喜欢改广告公司提出的创意。
不好的创意,难改得好。
好的创意,改来干吗?
聪明客户,必定善待自己的广告公司。
好的广告公司少。
不善待他们,自己不得善终。
有些客户,喜欢自设广告部。
这些直属公司,绝少好的。
因为绝不客观。
而且,通常变成Yes部,对老板说的话,亦永远不No!

6.

广告,只有一个目的!
推销。
不是推销商品,就是推销服务,或推销机构形象。
不管拍得多漂亮,多精彩,不符合这目的,都不合格!
今天,不合格的广告,很多。
比以前多!
钱真花得冤枉!
广告人,不眠不休的不少。
现在的,比从前更多。
我怀疑,是不是他们的效率出了问题!
因为广告不靠体力,靠脑力。
不眠不休付出体力,脑会灵吗?
有一阵子,广告行喜欢请电影导演执导广告。
电影导演,用一小时半讲完故事!
广告,三十秒就要把故事讲完。
隔行如隔山。
因此今天,大多数广告人,终于醒悟,不再聘用电影导演。

? 以上摘录自黄霑专栏《广告多cute事》

 


 

黄霑 James J.S.Wong(1941.3.16-2004.11.24 )

向每一个爱过广告的人致敬!

 


版权说明

 《那时经典》由麦迪逊邦/ 创意邦联合打造,每周一次。

 未经麦迪逊邦 / 创意邦之许可及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改编、摘录

※ 如欲转载,请发送请求至:madisonboom@163.com,谢谢合作。

相关推荐换一批

  • loading...

  1. 下次自动登录

    注册

    第三方登录

  2. 下次自动登录

    注册

    第三方登录

注册

已有账户?立即登录

第三方登录

忘记密码

第三方登录

忘记密码